在日常生活中,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意外导致出血的情况。而人体的一些穴位具有止血的功效,了解这些止血穴位的准确位置,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止血穴位。
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,对于各种出血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。它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,距趾甲角0.1寸处。具体寻找时,先找到足大趾的趾甲,在趾甲的内侧缘和下缘各作一条垂线,两条垂线的交点处就是隐白穴。刺激隐白穴可采用艾灸或掐按的方法。艾灸时,将点燃的艾条一端靠近穴位,以穴位处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,每次艾灸10 - 15分钟。掐按时,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穴位,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度,每次掐按3 - 5分钟。此穴位常用于治疗月经过多、崩漏等妇科出血症状,以及鼻出血、便血等。
孔最穴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,具有清热止血、润肺理气的作用。它在前臂掌面桡侧,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,腕横纹上7寸处。要准确找到孔最穴,可以先找到尺泽穴和太渊穴。尺泽穴在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;太渊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,桡动脉搏动处。从太渊穴向上量7寸,也就是大约四横指并拢的宽度,即为孔最穴。刺激孔最穴可采用按摩或针刺的方法。按摩时,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,每次按揉5 - 10分钟,力度适中。针刺则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。孔最穴主要用于治疗咯血、咳嗽、气喘等肺部疾病引起的出血症状。
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,有活血化瘀、引血归经的功效。它位于大腿内侧,髌底内侧端上2寸,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。寻找血海穴时,可让患者屈膝,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,二至五指向上伸直,拇指约呈45°斜置,拇指尖下即是穴位。刺激血海穴可采用按摩或拔罐的方法。按摩时,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穴位,每次按揉10 - 15分钟,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度。拔罐时,选择合适大小的火罐,在穴位处留罐10 - 15分钟。血海穴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、崩漏、皮肤瘙痒等伴有出血倾向的病症。
膈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,为血会之穴,具有理血化瘀、宽胸利膈的作用。它在背部,当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处。寻找膈俞穴时,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,一般可以通过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脊柱相交处来确定,此交点对应的就是第7胸椎棘突。然后从棘突旁开1.5寸,也就是大约两横指的宽度,即为膈俞穴。刺激膈俞穴可采用艾灸或按摩的方法。艾灸时,可采用温和灸,每次艾灸15 - 20分钟。按摩时,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,每次按揉10 - 15分钟。膈俞穴可用于治疗各种血症,如吐血、咯血、便血等,还可缓解呃逆、呕吐等症状。
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,有舒筋活络、理气止痛、止血的功效。它在小腿后面正中,委中与昆仑之间,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,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。寻找承山穴时,让患者站立,足尖着地,足跟提起,在小腿后面正中可见一“人”字形的凹陷,凹陷的顶点就是承山穴。刺激承山穴可采用按摩或针刺的方法。按摩时,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,每次按揉5 - 10分钟,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。针刺需由专业医生操作。承山穴常用于治疗痔疮出血、腰腿疼痛等病症。
了解这些止血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刺激方法,在遇到出血情况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。但如果出血情况严重,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