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发现自己或他人发高烧时,不必惊慌,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准确测量体温。测量体温的方式有多种,常见的有腋下测量、口腔测量和直肠测量。腋下测量最为常用,方便且安全。测量前需将体温计度数甩到 35℃以下,然后把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,夹紧上臂,测量时间约 5 - 10 分钟。口腔测量时,要将体温计消毒后放在舌下,紧闭口腔 3 分钟。直肠测量则多用于婴幼儿,测量时需在体温计前端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,然后缓慢插入肛门 3 - 4 厘米,测量 3 分钟。通过准确测量体温,能了解发烧的具体程度,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。
物理降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。可以使用湿毛巾进行冷敷,将湿毛巾敷在额头、手腕、小腿等部位,每隔 15 - 20 分钟更换一次。这样能通过水分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,起到降温作用。还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式,用 32 - 34℃的温水擦拭全身,重点擦拭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,因为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快,散热效果好。每次擦浴时间约 10 - 15 分钟。另外,使用退热贴也是不错的选择,退热贴中含有高分子水凝胶,能持续散热,贴在额头或太阳穴上,可有效降低头部温度,缓解不适。
如果高烧持续不退或体温超过 38.5℃,就需要考虑使用药物治疗。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等。对乙酰氨基酚起效快,副作用相对较小,适用于大多数人群,尤其是儿童和孕妇。布洛芬的退烧效果较强,持续时间较长,但可能会有一些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。在使用退烧药时,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服用,不要超量。同时,要注意用药间隔时间,一般对乙酰氨基酚每隔 4 - 6 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,24 小时内不超过 4 次;布洛芬每隔 6 - 8 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,24 小时内不超过 4 次。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,要咨询医生是否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。
高烧会使身体水分大量流失,因此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。可以多喝温开水,也可以喝一些淡盐水,以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电解质。还可以喝一些果汁,如橙汁、苹果汁等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提供维生素。此外,发烧时身体消耗能量增加,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。饮食要清淡易消化,可选择米粥、面条、鸡蛋羹等食物。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。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,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,促进身体恢复。
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高烧仍未缓解,或者出现了呼吸困难、剧烈头痛、呕吐、抽搐等症状,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。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,以确定发烧的原因。可能会进行血常规、C 反应蛋白、降钙素原等检查,以判断是细菌感染、病毒感染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。根据检查结果,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。在就医过程中,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发烧的情况,包括体温变化、持续时间、伴随症状等,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