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温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体温相对恒定,但会因测量部位、时间、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一般来说,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有口腔、腋窝和直肠。口腔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.3℃ - 37.2℃之间。这是因为口腔内部相对稳定的环境,使得测量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内部的温度情况。不过,测量口腔温度时需要注意方法的正确性,比如要将体温计放在舌下,紧闭口腔,测量时间通常为3 - 5分钟,这样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数值。
腋窝是最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之一。腋窝温度的正常范围一般在36℃ - 37℃。测量腋窝温度时,要先将腋窝擦干,因为汗液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然后把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,夹紧上臂,确保体温计与皮肤充分接触。测量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。腋窝测量方便、安全,适合大多数人群,尤其是儿童和老人。但由于腋窝并非完全封闭的环境,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大,所以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。例如,在寒冷的环境中,腋窝温度可能会稍低一些;而在剧烈运动后,体温可能会暂时升高。
直肠温度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内部的核心温度。其正常范围在36.5℃ - 37.7℃。直肠温度相对较高,这是因为直肠接近人体内部的脏器,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。测量直肠温度时,需要使用专门的肛表,在肛表的水银端涂抹适量的润滑剂,然后轻轻插入肛门2 - 3厘米,测量时间约3分钟。不过,由于测量直肠温度的操作相对复杂,且不太方便,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,如婴幼儿无法配合其他测量方法时。
人体体温并非一成不变,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,婴幼儿的体温相对较高,因为他们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体温会逐渐趋于稳定。一天之中,体温也会有周期性的波动,一般清晨2 - 6时体温最低,午后1 - 6时体温最高,波动范围通常不超过1℃。此外,运动、饮食、情绪等也会对体温产生影响。剧烈运动后,身体产热增加,体温会升高;进食热食或辛辣食物后,体温也可能会暂时上升;情绪激动、紧张时,交感神经兴奋,也会使体温升高。
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,就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问题。低热是指体温在37.3℃ - 38℃之间,中度发热为38.1℃ - 39℃,高热是39.1℃ - 40℃,超高热则超过41℃。如果体温只是轻度升高,没有其他不适症状,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,如用湿毛巾敷额头、擦拭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。同时,要注意休息,多喝水,促进身体散热。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症状,如咳嗽、头痛、乏力等,应及时就医,查明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。相反,体温过低也可能是身体出现异常的表现,如在寒冷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,需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