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,它能有效改善心脏供血,缓解患者症状。在进行手术前,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。首先,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,包括心电图、心脏超声、冠状动脉造影等,以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、程度和范围,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心脏支架手术。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、过敏史等信息,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。此外,患者还需要在术前调整生活方式,如戒烟、控制饮食、适度运动等,以提高身体的耐受性。同时,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停用某些可能影响手术的药物,如抗凝药等。
手术通常在导管室进行,这是一个配备了先进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的特殊手术室。导管室的环境需要严格消毒,以防止感染。手术所需的主要设备包括血管造影机、心脏支架、导管、导丝等。血管造影机可以实时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,为医生的操作提供准确的图像引导。心脏支架有不同的类型和规格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。导管和导丝则用于将支架准确地输送到病变部位。这些设备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调试,确保其性能良好,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。
在手术开始时,患者一般会接受局部麻醉。医生会在穿刺部位注射麻醉药物,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。常用的穿刺部位是手腕处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。以桡动脉穿刺为例,医生会先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铺巾,然后使用特殊的穿刺针经皮穿刺桡动脉。穿刺成功后,会置入一根导管鞘,以便后续导管和导丝的插入。在穿刺过程中,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,确保操作的安全。穿刺完成后,会通过导管鞘将导丝沿着血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,为后续的造影和支架植入做好准备。
导丝到位后,医生会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,同时利用血管造影机进行实时成像。这样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部位。根据造影结果,医生会确定支架的植入位置和数量。然后,将装载有支架的导管沿着导丝缓慢送至病变部位。在到达预定位置后,通过球囊扩张使支架膨胀并紧贴在血管壁上,从而撑开狭窄的血管,恢复正常的血流。在支架植入过程中,医生会多次进行造影检查,以确保支架的位置准确、扩张良好,并且没有出现血管夹层等并发症。整个过程需要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,以保证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。
手术结束后,医生会拔出导管鞘,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。然后用绷带包扎,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,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。术后患者需要在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,密切监测生命体征、心电图等指标,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。同时,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,如抗血小板药物、他汀类药物等,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。在康复期间,患者要注意饮食调整,减少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,适当进行运动,但要避免剧烈运动。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,包括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,以评估心脏的恢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