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皮肤划破是较为常见的情况。当皮肤划破后,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,避免因慌乱而导致处理不当。若伤口较小且浅,可自行在家处理;若伤口较大、较深或出血不止,应立即前往医院。皮肤划破后及时正确的处理,能有效避免伤口感染,促进伤口更快愈合。
皮肤划破后,第一步要对伤口进行初步清洁。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是很关键的,这能冲掉伤口表面的灰尘、泥沙等异物。如果身边没有流动清水,也可以用干净的瓶装水代替。冲洗时间一般在 5 - 10 分钟左右,要确保伤口内的异物被充分清洗出来。之后,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二次清洁,生理盐水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,能进一步减少伤口感染的几率。在清洁过程中,动作要轻柔,避免过度用力损伤伤口周围的皮肤。
清洁完伤口后,接下来要进行消毒。可以选择碘伏进行消毒,碘伏刺激性小,消毒效果好。用棉签蘸取适量碘伏,轻轻涂抹在伤口及周围皮肤上。涂抹时要注意从伤口中心向外周擦拭,范围要覆盖伤口周围 2 - 3 厘米的皮肤。如果伤口较深,可适当增加碘伏的用量,确保伤口内部也能得到充分消毒。但要注意,不能使用酒精消毒较深的伤口,因为酒精刺激性大,会引起剧烈疼痛,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。
对于轻微出血的伤口,经过清洁和消毒后,一般出血会自行停止。如果伤口仍有少量出血,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按压在伤口上,按压时间约 5 - 10 分钟,通过按压来促进止血。若伤口出血较多,可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。用干净的绷带或纱布在伤口处进行包扎,包扎力度要适中,既要能起到止血作用,又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。如果按压和包扎后出血仍不止,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处理,可能需要缝合伤口或采取其他专业的止血措施。
止血后,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包扎。如果伤口较小且表浅,可以使用创可贴进行简单包扎。但要注意创可贴不宜长时间使用,以免影响伤口透气,导致感染。对于较大的伤口,要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。包扎时要确保纱布覆盖整个伤口,并且固定牢固。在伤口愈合期间,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,避免沾水。每天要观察伤口的情况,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、渗液、发热等异常情况,可能是伤口感染了,应及时就医。同时,饮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,有助于伤口愈合。
皮肤划破后的处理需要我们保持冷静,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。从初步清洁、消毒、止血到包扎和护理,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。正确的处理方法能让伤口更快更好地愈合,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