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是人体至关重要的生理活动,它让我们能够摄取氧气、排出二氧化碳,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。呼吸过程主要分为外呼吸、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大的阶段,下面我们将详细展开介绍。
肺通气是呼吸的第一步,它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。这一过程的实现依赖于呼吸运动,呼吸运动又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。在吸气时,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,胸廓的前后径、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,胸腔容积扩大,肺随之扩张,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,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。而呼气时,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,胸廓的各径线缩小,胸腔容积减小,肺回缩,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,肺泡内的气体就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。例如,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后,呼吸会变得急促,就是为了加快肺通气的过程,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更多需求。
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。它遵循气体扩散的原理,即气体总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扩散。在肺泡内,氧气的分压高于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中氧气的分压,而二氧化碳的分压则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压。因此,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,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。这一过程非常高效,正常情况下,经过肺换气,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。比如,当我们身处高原地区时,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,肺泡内氧气分压也会相应降低,肺换气的效率就会受到一定影响,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缺氧的症状。
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连接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重要环节。氧气主要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,二氧化碳则主要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。当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后,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,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,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与水结合形成碳酸,碳酸又解离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,碳酸氢根离子就成为了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。在运输过程中,气体的运输量和运输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、气体的分压等。例如,贫血患者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,氧气的运输能力就会下降,身体容易出现疲劳、乏力等症状。
组织换气是指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。与肺换气类似,它也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。在组织细胞内,由于进行着有氧代谢,不断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,所以氧气的分压低于血液中氧气的分压,二氧化碳的分压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压。这样,氧气就从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,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。经过组织换气,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。以肌肉组织为例,当我们进行肌肉收缩活动时,肌肉细胞对氧气的需求增加,组织换气的过程就会加快,以满足肌肉细胞的代谢需求。
呼吸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,以适应身体不同状态下的需求。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,呼吸中枢位于脑干,它可以通过传出神经调节呼吸肌的活动。此外,化学因素也会影响呼吸,如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、氧气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。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、氧气分压降低或氢离子浓度升高时,都会刺激呼吸中枢,使呼吸加深加快,以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,摄取更多的氧气。例如,当我们进行憋气时,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会逐渐升高,刺激呼吸中枢,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呼吸欲望,最终不得不恢复呼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