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了解其传染源对于防控至关重要。下面就来详细介绍登革热的传染源。
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。当患者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,病毒会在体内大量繁殖。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左右,患者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,此时若被蚊子叮咬,蚊子就会携带病毒,进而传播给其他人。例如,在东南亚的一些登革热高发地区,很多患者发病后没有及时隔离治疗,导致周围健康人群被感染,引发了登革热的局部流行。
隐性感染者指的是感染了登革病毒,但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。这类人群由于没有症状,很难被及时发现和隔离。他们的血液中同样可能存在病毒,也能成为蚊子的感染源。比如在一些社区进行登革热血清学调查时,发现部分居民虽然没有登革热的症状,但血液中检测出登革病毒抗体,说明他们曾经感染过,很可能在感染期间充当了传染源。
某些动物也可能成为登革热的传染源。虽然人类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宿主,但在自然界中,一些灵长类动物也可能感染登革病毒。例如在热带雨林地区,猴子等灵长类动物感染登革病毒后,有可能被蚊子叮咬,使蚊子携带病毒,再传播给人类。不过,动物作为传染源导致登革热传播的情况相对较少。
蚊子是登革热传播的重要媒介,也是间接的传染源。主要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。当蚊子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,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繁殖,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,蚊子就具有了传播病毒的能力。此后,蚊子再叮咬健康人,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们。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,夏季蚊虫滋生,由于蚊子的传播,登革热病例时有发生。
随着人员的流动,输入性病例也成为登革热传染源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当来自登革热流行地区的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进入非流行地区时,如果当地有适宜的传播媒介蚊子存在,就可能引发当地的登革热疫情。比如每年都有一些从东南亚旅游回国的人员感染登革热,在国内被确诊后,就有可能导致周围人群被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