涨奶通常发生在产后哺乳期,是新妈妈们常见的困扰。当乳汁开始分泌,乳房内乳汁充盈,乳腺管扩张,就会出现涨奶现象。一般在产后2 - 3天开始出现,这是因为此时泌乳素水平升高,刺激乳腺大量分泌乳汁。同时,乳腺组织对激素变化敏感,加上宝宝吸吮频率可能还不规律,乳汁不能及时排出,就容易导致乳房过度充盈、肿胀,进而引发涨奶。
涨奶的症状较为明显,乳房会变得硬邦邦的,像石头一样。妈妈们会感觉到乳房有明显的胀痛感,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,也可能在触碰时加剧。乳房皮肤会变得紧绷、发亮,有时还能看到明显的静脉血管。严重时,妈妈可能会出现发热、浑身乏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。而且由于乳房肿胀,宝宝吸吮时也会比较困难,这又进一步加重了乳汁的淤积。
涨奶如果不及时处理,会给妈妈带来诸多不良影响。长时间的涨奶会导致乳腺管堵塞,增加乳腺炎的发病几率。乳腺炎会让妈妈承受更大的痛苦,出现高热、乳房红肿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,影响正常的哺乳。此外,涨奶还会影响妈妈的情绪,使妈妈感到焦虑、烦躁,进而影响乳汁的分泌,形成恶性循环。
缓解涨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。首先,要增加宝宝的吸吮次数,让宝宝频繁有效地吸吮乳房,这是排出乳汁最自然的方式。在宝宝吸吮前,可以用热毛巾热敷乳房,促进血液循环,使乳腺管扩张,便于乳汁排出。热敷后,进行适度的乳房按摩,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,帮助疏通乳腺。如果宝宝吸吮后仍有剩余乳汁,可以使用吸奶器将多余的乳汁吸出。同时,妈妈要注意饮食,避免食用过多油腻、下奶的食物,以免加重涨奶。
预防涨奶非常重要。在孕期就要做好乳房护理,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,增强乳头皮肤的韧性。产后要尽早开奶,让宝宝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就开始吸吮乳房。合理安排宝宝的喂奶时间和次数,建立规律的哺乳习惯。妈妈要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,确保宝宝能够充分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,有效吸吮乳汁。此外,妈妈要保持心情舒畅,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维持乳汁的正常分泌,预防涨奶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