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盖拉伤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,一旦发生,需及时正确处理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膝盖拉伤后的应对办法。
当感觉膝盖拉伤时,应第一时间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,避免继续运动加重损伤。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,让受伤的膝盖得到充分休息。例如,在跑步过程中膝盖突然拉伤,要马上停下脚步,慢慢走到路边或附近的椅子处休息。休息时尽量将腿部抬高,略高于心脏水平,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,减轻膝盖的肿胀和疼痛。一般来说,至少要休息 24 - 48 小时,在此期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,给受伤的组织一个初步恢复的时间。
在膝盖拉伤后的 48 小时内,冰敷是非常关键的处理措施。冰敷可以使血管收缩,减少局部血液循环,从而减轻肿胀、疼痛和炎症反应。可以使用冰袋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的膝盖上,每次冰敷 15 - 20 分钟,每隔 2 - 3 小时冰敷一次。注意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,以免冻伤。比如,准备一个冰袋,外面裹上一层薄毛巾,然后轻轻地放在膝盖拉伤处。冰敷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的颜色和感觉,如果出现皮肤苍白、麻木等异常情况,应立即停止冰敷。
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膝盖进行适当加压包扎,能够帮助减少肿胀。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,不要过紧,以免影响血液循环。从膝盖下方开始,向上螺旋式包扎,包扎过程中要保持绷带的均匀张力。例如,在包扎时可以先绕两圈固定起始端,然后逐渐向上包扎,每一圈覆盖上一圈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。包扎后要注意观察脚趾的颜色和感觉,如果出现脚趾发紫、麻木、疼痛加剧等情况,说明包扎过紧,需要重新调整绷带的松紧度。一般加压包扎可以持续到肿胀明显减轻为止。
将受伤的膝盖抬高,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,减轻肿胀。可以在休息时用枕头或垫子将腿部垫高,使膝盖高于心脏水平。比如,平躺在床上,在小腿下方垫上两个枕头,让膝盖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。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,帮助多余的液体回流到心脏,从而减轻膝盖的肿胀。在抬高患肢的过程中,要注意保持腿部的舒适姿势,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肌肉僵硬。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适当调整一下腿部的位置。
如果膝盖拉伤后疼痛剧烈、肿胀严重、无法正常行走或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畸形等情况,应及时就医。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、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,如 X 光、CT 或 MRI 等,来准确判断损伤的程度和类型。例如,如果怀疑有韧带撕裂或骨折等严重情况,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损伤的部位和程度。根据检查结果,医生会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可能包括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、手术治疗等。在治疗过程中,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,以促进膝盖的早日康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