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光会影响我们的视觉质量,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测方法,能初步了解自己是否可能存在散光问题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有效的散光自测方法。
准备一张画有许多横竖直线的测试图,可从网络上搜索下载打印。在光线充足且安静的环境中,距离测试图约30厘米处,分别用左右眼轮流观察。如果发现某些方向的直线清晰,而其他方向的直线模糊、有重影或者变形,那么就有可能存在散光。比如,看竖线很清楚,但横线却显得模糊,这就提示可能存在散光情况。不过要注意,测试时眼睛要平视,不能眯眼或歪头,以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。
使用标准的视力表进行检测。先遮住一只眼睛,用另一只眼睛看视力表上的字母或符号。如果在看视力表时,感觉某些字母或符号的边缘不清晰,有拖影现象,或者同一行的字母或符号,有些能看清,有些却很模糊,这可能是散光的表现。在检测过程中,要保持适当的距离,一般为5米。而且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辨认,尽量准确地说出所看到的内容。当两只眼睛都检测完后,对比双眼的检测情况,若差异较大,也需要进一步关注是否存在散光。
在夜晚,找一个远处的点状光源,如路灯、车灯等。用一只眼睛观察这个光源,如果看到的光源不是一个清晰的点,而是呈现出发散状、有光晕或者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,像星芒状,那就有可能存在散光。在测试时,要避免周围有其他强光干扰,尽量让眼睛适应黑暗环境后再进行观察。并且要分别对左右眼进行测试,以确定是单眼还是双眼存在问题。
准备一张有多种颜色小块分布的图片,在正常光线下,分别用左右眼观察。如果发现某些颜色看起来比实际更鲜艳或更暗淡,或者不同颜色之间的边界不清晰,有模糊感,这可能暗示存在散光。这是因为散光会影响眼睛对不同颜色光线的聚焦能力。在测试时,要保持图片与眼睛的距离适中,大约30厘米左右,并且要仔细观察每一种颜色的表现,记录下异常的情况。
在日常生活中,留意自己的视物感受。如果经常出现眼睛容易疲劳、酸胀,看东西时间久了会有头痛的症状,或者在阅读、看电视、使用电子设备时,感觉文字或图像有跳动、晃动的现象,也可能是散光的信号。另外,在看物体时,是否有需要不断调整眼睛焦距才能看清的情况,比如看近物时清楚,看远物就模糊,或者反之。这些日常的视物感受都能为判断是否有散光提供线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