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高血压似乎是中老年人的“专属病”,但如今20岁患上高血压的情况也并不少见。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剖析20岁患高血压的相关情况。
遗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。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,尤其是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,那么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会显著增加。这是因为遗传基因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,比如肾脏对钠的代谢、血管的弹性等。20岁的年轻人若家族有高血压遗传史,即使生活方式相对健康,也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血压升高。而且这种遗传倾向可能在年轻时就开始显现,随着年龄增长,发病风险会进一步提高。
现代20岁的年轻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,很多不良习惯都可能引发高血压。首先是饮食方面,高盐、高脂、高糖的食物摄入过多,如经常吃外卖、快餐,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盐分和油脂,会导致水钠潴留,增加血容量,进而升高血压。其次,缺乏运动也是常见问题,年轻人长时间坐着学习、工作,运动量严重不足,身体代谢减缓,脂肪堆积,血管弹性下降,血压容易升高。此外,长期熬夜、吸烟、酗酒等不良习惯,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,诱发高血压。
20岁的年轻人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,面临着学业、就业、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中,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,导致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。而且精神压力过大还会影响睡眠质量,进一步加重血压异常。比如一些大学生为了考研、考公,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,精神高度紧张,就容易出现血压波动。
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20岁的人患上高血压。肾脏疾病是常见原因之一,如肾小球肾炎、肾病综合征等,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,导致水钠代谢紊乱,引起血压升高。内分泌疾病,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、嗜铬细胞瘤等,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,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,进而引发高血压。此外,心血管系统的先天性疾病,如主动脉缩窄等,也会导致血压升高。
对于20岁患上高血压的情况,首先要及时就医,进行全面检查,明确病因。如果是由疾病引起的,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。在生活中,要改善生活方式,保持均衡饮食,减少盐、油、糖的摄入,多吃蔬菜水果;增加运动量,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;保持良好的心态,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,如听音乐、运动等。同时,要定期测量血压,密切关注血压变化,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