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奶是营养丰富的饮品,但有些人饮用后会出现不适,这可能是牛奶不耐受。牛奶不耐受主要是由于人体缺乏消化牛奶中乳糖的乳糖酶,导致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吸收。当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,会被肠道细菌发酵,产生大量气体和酸性物质,引起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这种情况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率有所差异,一般来说,亚洲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相对较高。
牛奶不耐受的症状通常在饮用牛奶后半小时到数小时内出现。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不适,如腹胀,患者会感觉腹部胀满、有紧绷感,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活动和呼吸。腹泻也是常见症状之一,大便通常呈稀水样,次数明显增多,这会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。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,有的患者是隐痛,有的则是绞痛,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肚脐周围。此外,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影响食欲和日常生活。
牛奶不耐受的成因主要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。先天性乳糖不耐受较为罕见,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婴儿出生时就缺乏乳糖酶。而后天性乳糖不耐受更为常见,它可能是由于肠道感染、肠道疾病等原因,破坏了肠道黏膜表面的乳糖酶,使得乳糖酶分泌减少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乳糖酶的活性也会逐渐下降,这也是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牛奶不耐受的原因之一。此外,长期不摄入含乳糖的食物,也可能导致肠道对乳糖的适应能力降低,引发不耐受症状。
诊断牛奶不耐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、饮食史和相关检查。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饮用牛奶后的症状表现、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等情况。饮食史方面,了解患者平时摄入牛奶及其他乳制品的量和频率。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乳糖耐量试验,通过让患者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溶液,然后检测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。氢呼气试验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,因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会产生氢气,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氢气的含量可以辅助诊断。此外,粪便酸性试验也可以检测粪便中的酸性物质,判断是否有乳糖未被消化吸收。
对于牛奶不耐受的人群,可以采取多种应对措施。在饮食方面,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牛奶,如舒化奶,这种牛奶经过处理,乳糖含量大大降低,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。也可以选择酸奶,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分解乳糖,减轻不耐受症状。同时,还可以逐渐增加牛奶的摄入量,让肠道逐渐适应乳糖。在饮用牛奶时,可以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食用,避免空腹喝牛奶,这样可以减缓乳糖的消化速度。如果牛奶不耐受症状较为严重,影响了营养摄入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乳糖酶制剂,帮助消化乳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