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打呼噜并非正常现象,它在医学上被称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。正常情况下,孩子睡眠时呼吸应是平稳且安静的。当出现打呼噜,意味着呼吸道存在一定程度的阻塞。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,比如腺样体肥大,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,在儿童时期会增生,若过度增生就会堵塞后鼻孔,影响呼吸;还有扁桃体肥大,肿大的扁桃体占据了口咽部空间,使气道变窄。此外,鼻腔的一些疾病,如鼻窦炎、鼻息肉等,也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,进而引发打呼噜。
打呼噜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。在生长发育方面,睡眠中频繁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会导致孩子夜间缺氧,而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,缺氧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,从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。在智力发育上,大脑长期处于缺氧状态,会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反应迟钝等,影响学习成绩。还可能影响孩子的面部发育,长期张口呼吸会导致颌骨变长、腭骨高拱、牙列不齐等腺样体面容。另外,打呼噜还会增加孩子心血管系统的负担,增加日后患高血压、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。
除了前面提到的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、鼻腔疾病外,肥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肥胖儿童颈部脂肪堆积,会压迫气道,使气道变得狭窄,增加打呼噜的几率。遗传因素也可能起作用,如果父母有打呼噜的情况,孩子打呼噜的可能性相对较高。不良的睡眠姿势也会诱发打呼噜,比如孩子趴着睡或仰卧时舌根后坠,都可能阻塞气道。此外,呼吸道感染,如感冒、流感等,会引起鼻腔黏膜充血、水肿,导致鼻腔堵塞,从而出现打呼噜的症状。
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打呼噜的具体情况来初步判断是否严重。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打呼噜,且鼾声较轻,可能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或近期呼吸道感染引起,一般调整姿势或感染痊愈后就会缓解。但如果孩子打呼噜频繁,鼾声响亮且不规律,甚至出现呼吸暂停、憋醒的情况,或者伴有张口呼吸、多汗、睡眠不安稳等症状,就需要引起重视。还可以观察孩子白天的表现,若孩子白天嗜睡、精神萎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成绩下降等,也提示打呼噜可能比较严重,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。
对于儿童打呼噜的治疗,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方法。如果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引起的,轻度的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,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减轻局部炎症和水肿。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,或者病情严重,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腺样体和扁桃体。对于鼻腔疾病,要积极治疗原发病,如鼻窦炎可进行抗感染、鼻腔冲洗等治疗。肥胖儿童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。在预防方面,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,尽量侧卧。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,避免过度肥胖。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