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子痫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产后并发症,通常发生在产后 24 小时至 10 天内,但也可能在产后更晚的时间出现。它主要是子痫前期病情的进一步恶化,以抽搐、昏迷为主要特征。产后子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例如孕妇在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,血压控制不佳;孕妇本身存在肾脏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;孕期体重增长过快、高龄初产等也会增加产后子痫的发病风险。
产后子痫发作前,患者往往会有一些前驱症状。可能会出现头痛,这种头痛通常较为剧烈,难以通过普通的止痛方法缓解。还会有视力模糊的情况,看东西变得不清楚,甚至出现复视。患者可能会感到上腹部疼痛,这是因为肝脏等器官受到影响。随着病情发展,就会进入子痫发作阶段,患者会突然出现抽搐,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,眼球固定、上翻,牙关紧闭,随后出现肢体的阵挛性抽动,面色青紫,口吐白沫。抽搐一般持续 1 - 2 分钟,之后患者会陷入昏迷状态,昏迷时间长短不一。如果抽搐频繁发作且持续时间长,会对患者的大脑、心脏、肝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。
产后子痫对产妇的危害极大。首先,抽搐发作时可能会导致产妇咬伤舌头、摔倒受伤,严重的抽搐还可能引起呼吸暂停,导致缺氧,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长期的高血压和子痫发作会影响心脏功能,引发心力衰竭。对肾脏的损害也很明显,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,出现少尿或无尿的症状。此外,产后子痫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,导致产妇出现大出血等情况。对于胎儿来说,如果在孕期发生子痫,可能会导致胎儿窘迫、早产、胎儿生长受限等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胎儿死亡。
诊断产后子痫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。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产妇的病史,了解孕期是否有高血压、蛋白尿等情况,以及产后的症状表现。体格检查也非常重要,会测量产妇的血压,观察是否有水肿等体征。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肝肾功能、凝血功能等,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,判断是否存在器官功能损害。还会进行眼底检查,观察视网膜小动脉的痉挛情况,这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。另外,脑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大脑的电活动情况,辅助诊断产后子痫。
预防产后子痫,关键在于孕期的管理。孕妇在孕期要定期进行产检,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等疾病。要合理饮食,控制体重增长,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。如果孕妇被诊断为子痫前期,要积极治疗,遵医嘱服用降压、解痉等药物。一旦发生产后子痫,需要立即进行治疗。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,避免窒息。使用药物控制抽搐,常用的药物有硫酸镁等。同时要积极控制血压,防止血压过高对器官造成进一步损害。还要对患者进行支持治疗,维持水电解质平衡,保护重要器官功能。在病情稳定后,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,防止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