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脏在人体中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,肝血充足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。当出现肝血不足的情况时,合理选用中成药进行调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养肝血中成药。
归脾丸是一种经典的养血安神剂,具有益气健脾、养血安神的功效。它主要由党参、炒白术、炙黄芪、炙甘草、茯苓、制远志、炒酸枣仁、龙眼肉、当归、木香、大枣等中药组成。从中医理论来讲,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归脾丸通过健脾来促进气血的生成,从而达到养肝血的目的。对于因思虑过度、劳伤心脾导致的肝血不足,出现心悸怔忡、失眠健忘、面色萎黄、头昏头晕、肢倦乏力等症状的人群较为适用。在服用时,一般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,水蜜丸一次6克,小蜜丸一次9克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3次。不过,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,且在服药期间忌油腻食物。
四物合剂源自中医经典方剂四物汤,由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黄四味中药组成。它具有养血调经的作用,是补血养血的基础方剂。当归能补血活血,川芎可行气活血,白芍能养血敛阴,熟地黄则滋阴补血。这四味药相互配伍,既能补血又能活血,使补而不滞。对于女性因月经不调、失血过多等原因引起的肝血亏虚,出现面色无华、唇甲色淡、头晕眼花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效果。一般一次10 - 15毫升,一日3次。服用时要注意,孕妇慎用,且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。如果平素月经正常,突然出现月经过少,或经期错后,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情况,应去医院就诊。
阿胶补血口服液主要成分有阿胶、熟地黄、党参、黄芪、枸杞子、白术等。阿胶是传统的补血良药,具有滋阴补血、润燥止血的功效;熟地黄滋阴补血;党参、黄芪能补气健脾,气能生血;枸杞子滋补肝肾;白术健脾益气。诸药合用,能滋阴补血、补中益气、健脾润肺。对于久病体弱、血亏目昏、虚劳咳嗽等因气血不足导致的肝血亏虚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。一般一次20毫升,早晚各一次。服用时,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,且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。如果服药2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,或症状加重,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,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。
乌鸡白凤丸是家喻户晓的妇科良药,它由乌鸡(去毛爪肠)、鹿角胶、鳖甲(制)、牡蛎(煅)、桑螵蛸、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白芍、香附(醋制)、天冬、甘草、地黄、熟地黄、川芎、银柴胡、丹参、山药、芡实(炒)、鹿角霜等多种中药组成。具有补气养血、调经止带的功效。从养肝血的角度来看,它通过调理气血,使肝血得以充足。对于女性因气血两虚导致的身体瘦弱、腰膝酸软、月经不调、崩漏带下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。一般一次1丸,一日2次。服用时,孕妇忌服,且不宜同时服用藜芦、五灵脂、皂荚及其制剂,不宜喝茶和吃萝卜,以免影响药效。
逍遥丸主要由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(炒)、茯苓、薄荷、生姜、甘草(炙)等组成。它具有疏肝健脾、养血调经的作用。柴胡能疏肝解郁,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,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健脾益气,薄荷疏散郁遏之气,透达肝经郁热,生姜温胃和中。对于因肝郁脾虚导致的肝血不足,出现胸胁胀痛、头晕目眩、食欲减退、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调理功效。一般一次6 - 9克,一日1 - 2次。服用时要注意,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,且保持情绪乐观,切忌生气恼怒。有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肝病、糖尿病、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
在选择养肝血的中成药时,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症状和体质,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,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,更好地呵护肝脏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