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柴胡、南柴胡、地熏、茈胡、山菜、茹草、柴草、茈草、竹叶柴胡、北柴胡、软柴胡、硬柴胡
Radix Bupleuri
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. 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. 的干燥根。按性状不同,分别习称“北柴胡”及“南柴胡”。
多年生草本,高45~70厘米。根为细长圆柱形,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,具纵皱纹、支根痕及皮孔。茎直立,单一或分枝,被柔毛。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,叶片羽状分裂,裂片线形或披针形;中部以上叶无柄,叶片羽状分裂或全裂,裂片线形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花白色或淡黄色,果实为双悬果,椭圆形,平滑或有网纹。花果期7~9月。
柴胡分布广泛,生长于沙质草原、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。主要产地在中国的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,尤以东北地区产量最大,质量最优。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泥沙,干燥。通常选择在植株成熟后的秋季进行采挖,以保证药材的质量。
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,长6~15cm,直径0.3~0.8cm。根头膨大,顶端残留3~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,下部分枝。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,具纵皱纹、支根痕及皮孔。质硬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显纤维性,皮部浅棕色,木部黄白色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南柴胡根较细,圆锥形,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,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。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,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。
性微寒,味苦、辛。归肝经、胆经。
柴胡具有和解表里、疏肝解郁、升阳举陷、退热截疟等功效。适用于寒热往来、胸胁胀痛、月经不调、子宫下垂等症。现代研究表明,柴胡还具有抗炎、解热、镇静、镇痛、镇咳及抗惊厥等多种药理作用。
用量一般为3~10克,煎服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头痛、目眩、耳鸣、胁痛、月经不调、疟疾、热病口渴、咽喉肿痛等症。柴胡常与黄芩、半夏等同用治疗少阳证寒热往来(如小柴胡汤),也可与草果、青皮等配伍用于疟疾症。
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柴胡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皂苷、挥发油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这些成分赋予了柴胡独特的药理特性,如抗炎、抗病毒、免疫调节等作用。
柴胡主要含有柴胡皂苷、挥发油、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其他有机酸等活性成分。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柴胡。柴胡服用剂量过大或过长可能导致全身倦怠、白日嗜睡、反应迟钝等副作用,因此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①治疗感冒发热、头痛:柴胡10克,葛根15克,生姜3片。水煎服。
②治疗月经不调、乳房胀痛:柴胡10克,当归10克,白芍15克。水煎服。
③治疗疟疾:柴胡15克,黄芩10克,甘草5克。水煎服。
④治疗胁痛:柴胡10克,枳壳10克,川芎5克。水煎服。
⑤治疗咽喉肿痛:柴胡10克,桔梗10克,薄荷5克。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