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天梯属于清热药、止血药、拔毒生肌药。根据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,上天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散瘀消肿等方面,因此它主要归属于清热药、止血药以及拔毒生肌药三大类。此外,由于其具有镇静神经的作用,也被认为是一种安神药。上天梯作为一种百合科植物北重楼(Paris verticillata M.-Bieb.)的根茎,不仅因其独特的形态而得名,更因其丰富的药用价值而在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。它能够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,并且对于心脏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,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,调节心跳频率,这使得上天梯在治疗心脏病方面表现出色。同时,它还被用来处理跌打损伤、疮疡肿毒等问题,显示出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。基于这些特性,上天梯被归类为清热药、止血药以及拔毒生肌药。
本文介绍的是百合科植物北重楼(Paris verticillata M.-Bieb.)的根茎——上天梯。这种药材在中国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和四川等地均有分布,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。
上天梯还有许多其他的名字,比如王孙、轮叶王孙、定风筋、铜筷子、灯台七、七叶一枝花等,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。例如,在某些地区,人们称其为“定风筋”,形象地描述了它的形态特征;而在另一些地方,则有“铜筷子”这样的别称,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。
上天梯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北重楼(Paris verticillata M.-Bieb.)的根状茎。这种植物原产于中国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和四川等地,生长于山坡林下、草丛、阴湿地或沟边。作为重要的中药材之一,上天梯的根状茎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。
北重楼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,高约25-60厘米。根状茎细长,直径3-5毫米。茎绿白色,有时带紫色。叶6-8枚轮生,具短柄或近无柄;叶片披针形、狭长圆形、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长7-15厘米,宽1.5-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。花单生于叶轮中央;花梗长4.5-12厘米;外轮花被通常4-5,叶状,倒卵状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2-3.5厘米,宽1-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绿色,极少带紫色,纸质,平展;内轮花被片条形,长1-2厘米,黄绿色;雄蕊通常8,花丝基部稍扁平,长5-7毫米,花药长约1厘米,药隔突出部分长6-8毫米;子房近球形,紫褐色,先端无盘状花柱基,花柱具4-5分枝,分枝细长,向外反卷。蒴果浆果状,不开裂,直径约1厘米,具数颗种子。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
上天梯分布广泛,尤其在中国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和四川等地都有自然生长记录。上天梯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,常见于山涧边、林下湿地等地方。
上天梯通常在秋季采挖,洗净晒干后入药。具体步骤包括将植株从土里挖出,清洗干净后去除须根,然后切成适当大小的片状晒干备用。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,采集前还需对工具进行消毒处理。
干燥的上天梯根状茎呈圆柱形,稍扁,略弯曲,长5-10厘米,直径约3毫米,表面棕黄色,具纵皱纹,有节,节上残留膜状鳞叶、须根或根痕。质坚脆,易折断,断面较平坦,白色至淡黄色,显粉性。气无,味微甘而后麻。
根据中医理论,上天梯味苦、寒,有小毒,主要入肝经。这意味着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心脏和呼吸系统,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,促进血液循环,达到清热解毒、强心利尿的目的。
上天梯的功效涵盖了多个方面,如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散瘀消肿等。具体来说,它可以用于咽喉肿痛、白喉、疮疡肿毒、蛇虫咬伤、心力衰竭等多种病症的治疗。此外,现代研究表明,上天梯还具备显著的抗菌、抗炎、镇痛等作用。
在临床上,上天梯的应用十分广泛。内服方面,一般采用煎汤的方式,每次用量控制在3
-6克之间;如果是新鲜材料,则可增加到30克左右。外用时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捣敷、涂擦或者塞鼻等方式。值得注意的是,孕妇应避免使用上天梯,以免引发不良反应。
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,上天梯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如甙类化合物,这些成分具有类似于洋地黄毒甙的作用,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,兴奋迷走神经,改变心动振幅及频率。此外,上天梯还能降低血压、抑制平滑肌活动,并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。
上天梯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,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:
- 甙类:如万年青甙A、B、C,其中以万年青甙A的作用最为显著,与毒毛花苷G相等。
- 生物碱:如石蒜碱、加兰他敏等。
- 皂苷:如大一枝箭皂苷A、B、C等。
- 黄酮类化合物:如芹菜素、木犀草素、槲皮素等。
- 挥发油:如α-蒎烯、β
-蒎烯、芳樟醇等。
- 酚酸类:如咖啡酸、绿原酸等。
- 萜类化合物:如β
-胡萝卜素、α-胡萝卜素。
- 维生素: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E。
- 微量元素:如铁、锌、铜、锰等。 上述成分赋予了上天梯独特的药理效果,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药物资源。
尽管上天梯具有诸多益处,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。例如,孕妇应当禁服上天梯,因为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另外,体质虚弱者也需谨慎使用,以防出现不适。
- 上天梯 15克: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的功效,特别适用于消化道出血。
- 白及 12克:能收敛止血,促进伤口愈合,尤其适合用于胃肠道出血。
- 三七粉 8克:活血化瘀,增强止血效果,常用于内外出血的治疗。
- 蒲黄炭 10克:凉血止血,缓解疼痛,有助于控制急性出血症状。
- 地榆炭 12克:凉血止血,减少炎症,对消化道黏膜有保护作用。
- 槐花 10克:清肝泻火,辅助止血,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出血也有一定疗效。
- 侧柏叶 10克:凉血止血,改善呼吸道症状,可用于吐血或便血等情况。
整体功效:此方通过多种药材的协同作用,能够有效控制消化道内的急性或慢性出血,同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,促进组织修复。
- 上天梯 20克:散瘀止血,消肿止痛,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。
- 桑白皮 12克:泻肺平喘,减轻呼吸困难,适用于肺热咳喘及咯血。
- 桔梗 10克:宣肺利咽,帮助排痰,改善呼吸道通畅度。
- 甘草 6克:调和诸药,补脾益气,缓和其他药物的刺激性。
- 麦冬 10克:养阴润肺,缓解干咳,特别适合于阴虚内热型咳嗽。
- 阿胶(烊化) 10克:滋阴润燥,补充血液,防止因失血而导致的身体虚弱。
- 百合 12克:润肺止咳,安定心神,改善睡眠质量。
- 川贝母 8克:清热化痰,缓解咳嗽,尤其适合肺热咳嗽。
- 枇杷叶 10克:降逆下气,平喘止咳,对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尤为适用。
整体功效:该方剂旨在快速止住由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现象,同时润肺止咳,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。
- 上天梯干叶 适量:散瘀止血,消肿止痛,是处理外伤出血的理想选择。
- 冰片 少许:开窍醒神,缓解疼痛,加速伤口愈合过程。
- 蜂蜜 适量:滋润皮肤,促进愈合,防止感染。
- 赤石脂 10克:涩肠止泻,收湿敛疮,有助于控制小面积创面渗液。
- 煅石膏 15克:清热泻火,降温止渴,对热毒所致的红肿热痛有效。
- 乳香 6克:活血行气,加速恢复,减轻炎症和疼痛。
整体功效:本方适用于轻微至中度外部创伤出血,能迅速止血并促进伤口愈合,减少感染风险。
- 上天梯 30克:散瘀止血,消肿止痛,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。
- 益母草 15克:调节月经周期,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女性生殖系统健康。
- 当归 10克:补血活血,缓解痛经,增强体质。
- 川芎 8克:活血行气,缓解疼痛,促进气血流通。
- 艾叶炭 10克:温经止血,驱寒暖宫,特别适合寒性体质者。
- 乌贼骨 12克:收敛止血,保护胃黏膜,防止胃酸过多侵蚀。
- 茜草根 10克:凉血止血,清除体内瘀血,促进新血生成。
- 棕榈炭 10克:收敛止血,固精止遗,适用于多种出血情况。
整体功效: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出血问题,此方可以调整月经周期,防止过度失血,并改善相关不适症状如腹痛、腰酸等,同时提升整体健康水平。
- 上天梯 15克: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功效,特别适用于蛇虫咬伤。
- 雄黄 3克:解毒杀虫,外用可直接涂抹于患处,但需谨慎使用以免中毒。
- 地榆炭 12克:凉血止血,减少炎症,对消化道黏膜有保护作用。
- 紫花地丁 10克: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,对于皮肤疮疡肿毒有良好疗效。
- 野菊花 10克: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对于皮肤炎症和感染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整体功效:该方能够有效对抗蛇虫咬伤带来的毒性影响,迅速缓解局部红肿热痛,防止继发感染,促进伤口愈合。
- 上天梯 15克:具有利水渗湿、强心利尿的功效,特别适用于水肿臌胀。
- 茯苓 15克: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,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水分。
- 泽泻 12克:利水渗湿,泄热,适用于水肿、小便不利等情况。
- 猪苓 12克:利水渗湿,常与茯苓配伍使用以增强利尿效果。
- 车前子 12克:利水渗湿,明目,对于眼部浮肿也有一定疗效。
- 薏苡仁 15克:利水渗湿,健脾止泻,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水肿有效。
- 赤小豆 15克:利水消肿,解毒排脓,对于皮肤疮疡肿毒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- 防己 10克:祛风湿,止痛,对于关节疼痛和水肿有良好疗效。
- 生姜皮 6克:发表散寒,温中止呕,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。
- 桑白皮 12克:泻肺平喘,利水消肿,对于肺部疾病伴有水肿的情况尤为适用。
- 大腹皮 10克:行气导滞,利水消肿,对于腹部胀满和水肿有良好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