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治疗手段,在进行操作前,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。首先,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,包括受伤部位的情况、身体整体状况等,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跟骨牵引。准备好所需的器械,如牵引弓、牵引针、锤子等,确保器械的清洁和消毒,防止感染。还需要准备好局部麻醉药物和无菌敷料等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跟骨牵引的目的、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,以取得他们的配合和理解。在准备过程中,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,避免因准备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。
定位是跟骨牵引操作的关键步骤之一。一般来说,牵引针的进针点位于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。在进行定位时,要使用体表标志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,确保定位的准确性。定位完成后,需要进行局部麻醉。先对进针部位进行皮肤消毒,铺无菌巾。然后使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,在进针点处进行浸润麻醉。麻醉过程中要注意回抽,避免将药物注入血管内。同时,要观察患者的反应,确保麻醉效果良好,以减轻患者在后续操作中的痛苦。
穿针操作需要谨慎进行。在麻醉生效后,使用手术刀在进针点处切开皮肤,切口长度约为0.5 - 1cm。然后将牵引针沿定位方向缓慢钻入跟骨,注意保持针的水平和垂直,避免出现偏差。在穿针过程中,要使用锤子轻轻敲击牵引针,使其顺利穿过跟骨。穿针完成后,要检查牵引针的位置是否正确,是否有松动或偏移。如果发现问题,要及时进行调整。同时,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、血管和肌腱等组织。
穿针完成后,需要安装牵引装置。将牵引弓安装在牵引针上,确保牵引弓的位置正确,固定牢固。然后连接牵引绳和牵引砝码,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,选择合适的牵引重量。一般来说,初始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/7 - 1/10。在安装牵引装置过程中,要注意牵引绳的方向和角度,使其与肢体的纵轴一致,以保证牵引的效果。同时,要检查牵引装置的各个部件是否连接紧密,避免出现松动或脱落的情况。
跟骨牵引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。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,包括伤口有无渗血、渗液,牵引针周围有无红肿、疼痛等。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和换药,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,防止感染。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,如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等,以促进血液循环,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。同时,要注意牵引装置的维护,定期检查牵引重量和牵引方向是否正确,及时调整。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牵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,如避免牵引装置受到碰撞、保持正确的体位等。